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柴可夫斯基  文選

問到底 no.1952 * 李察 *
柴可夫斯基怎樣結婚?

一八七六年,他突然想立刻結婚。寫信給他的哥哥,
說,不管對方是甚麼人,都希望趕快和她結婚。這可能是
他覺得生活空虛,亦可能有其他原因。可惜他臨死之前,
把大部份的日記燒了,真相難以知道。

他的婚姻草草進行,自然也不會快樂。

之前,他曾經和一位女歌唱家熱戀。己到死生不渝的
地步。不過,種種原因,不能成事。女歌唱家非常有名氣
,有人勸他打消這婚事,因為,如果真的結婚,就要時常
伴隨女歌唱家到處旅行演奏,沒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拖廷之下,女歌唱家,也很快另有戀人,離他遠去。

另外有一位貴婦,長期在金錢物質上支持他。但是兩
人幾乎從沒有交談過。柴可夫斯基,長期過著空虛的生活
。匆匆結婚,只能帶來更多空虛而己。



問到底 no.2365 * 李察 *
真愛能否打破魔障?

「魔障」,亦稱為「魔咒」,或 spell .

從藝術的角度,認識宇宙,不一定要用邏輯和理
智。右腦的直覺,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中,有一個著名的「道
理」。公主受了魔術師的咒語,變成天鵝。必須要
遇到真愛,才能破除魔障,回復人身。

「咒語」確實存在。一個人,如果成長於某種思
想模式,頭腦套入典範,就不能接受外來訊息。

世界充滿了不同種類的「典範」。彼此毫無共同
語言。嘻哈言笑,但內在訊息,絕對不能互通。

溝通之道,唯有真愛。

這是不能「証明」的道理。天鵝湖之中,各種樂
部「呈現」,美音天籟此伏彼起。像是幼稚園故事
。其實人類文化,全部構築於此類故事之上。



問到底 no.2370 * 李察 *
真愛是否一定要死?

李察以為,真愛是不能用理論或言語說明的。因
為那是一種感受。唯有藝術手段,能夠把真愛說得
清楚。

許多藝術作品提到真愛的時候,總是和「死亡」
二者連到一起。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例子很多。

「天鵝湖」是另一個全接觸藝術的例証。男女主
角相遇,小提琴和中提琴和唱,清雅無比的雙人舞
,還有一段濃濃的故事在背景裡,你忽然感受甚麼
是真愛。

然而故事悲慘收場。

在一霎時間,愛的感念,佔有你全部大腦,生命
的全部意義,亦基於此。其實「全部」不等於死亡
。不過死亡的戲劇性豐富些吧了。




甚麼是「純情」?
問到底 No.2673 960623

情緒通常都是有根據的。

音樂能夠顯示人的情緒。純音樂未必需要根據或
故事背景。但也有作曲家有意引導,說明故事。

有故事的音樂,李察喜歡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
」。這不是普通的王子公主故事,有極深刻內容。
說到底,愛情無非是一種尋覓,亦是一種奮鬥。故
事中,王子和天鵝公主相遇一幕,美得動人心弦。
投入去聽,就好像暫時去到天堂那樣。

身在愛情之中的人聽來,當然極美妙。但故事另
有哲理深意。飽受魔咒的生命,得遇知己,兩人以
死殉情對抗狂魔,共赴天國,非常感人。

這音樂是芭蕾劇。主要的一段愛情雙人舞,歷來
排得好的只有瑪嘉諾娃跳的一個版本。那是純情感
的表現,所有動作,俱以情感帶出,畫面聲音顏色
,都是上選。要知道甚麼是純情嗎?那就是。




甚麼音樂最純情?
問到底 No.2787 960914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表面看是雅俗共賞,非常
「淺」的音樂。但有心人如果能投入到其中深處,那一
種震撼,可使你痛哭失聲。


故事表面亦非常簡單。公主被魔鬼的咒語所迷,化為
天鵝。這咒語,唯一的解救是真愛。王子到來,見到天
鵝公主,一見鍾情,卻打不過魔鬼,最後雙雙投水殉情
,以真愛擊破了魔咒。故事雖簡單,但其中的一個情字
,卻一定要是慧根充實之人才能明白。

其中最美是訂情的一段「天鵝之舞」的行板 (Cygnes:
Andante)。小提琴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一首舞曲
,最有名氣的雷里耶夫,卻也只能堆砌動作。因為感情
未能達到那種濃度。這曲子只有六分多鐘。李察曾經看
過多種版本,目前最好的是瑪嘉諾娃和安東尼杜華演出
Petipa-Ivanov原編的版本,能用感情帶出動作,把柴可
夫斯基的音樂,完美呈現。



思想網絡的缺口在那裡?
問到底 No.2788 960915

人類不只是頭髮膚色來劃分的。人與人之間的劃
分,還有一種無形的思想網絡。就是通稱為「典範
」的一種東西。不同思想網絡,就無法溝通交流。
語言不同,仍可透過翻譯。但文化哲學宗教倫理等
等不同,就甚麼翻譯都無濟於事了。

不知這是人類退步還是進步的原因了。人類大部
份的戰爭,都是不能溝通而起。能溝通,有真誠共
識,明白甚麼是雙贏,就不會打。

童話故事「天鵝湖」裡說,要打破魔鬼的咒語,
唯一的武器,是真愛。此處所說的「思想網絡」,
就好像一種有魔力的咒語。處身在一種網絡中的人
,不會明白另一網絡的感受。就如同中了咒語一樣
。唯有真愛,能衝破網絡的缺口。

你有足夠的愛嗎?你能衝得出你自己的魔咒嗎?





愛情不是佔有是甚麼?
問到底 No.2864 961130

如果愛情不是佔有,那麼,愛情是甚麼呢?此是非常
重要的大題目。想得通,就能快樂。

愛情是一種創造行為,就如同生命是創造行為一樣。

愛情是一種感覺。不過,這感覺並非一個人獨創的。
如果是獨創,就叫做單戀,而不叫做愛情。這感覺,是
相互刺激產生的。這感覺,牽連力極大,使兩個人結合
,走到一起。而愛情本身,並不是目的。生命才是目的
。在生命的旅程中,結伴同行。問題是:你希冀有甚麼
樣的生命而已。

以上並非李察發明的理論。是弗洛姆在一本名叫「愛
的藝術」的薄薄小書裡說的。

只是理論歸理論,事實是佔有觀念太流行。天長地久
,是共同存在的美好願望。可惜很多人連這種願望都
放棄了。只求望片刻歡愉就算數。



甚麼是「天長地久」?
問到底 No.2865 961201

詩人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天
長地久,是一種愛情的境界。

時間本來是沒有意思的。但充滿愛情的時間,就非常
有意思。兩個人彼此相愛,共同存在於天地之間,就是
天長地久。所以,弗洛姆說,愛是共同存在。這類哲學
語言,當然不及「天長地久」那樣詩意了。

而相反是短暫。好幾齣著名的愛情戲中,愛情都發生
在極短暫的片刻之中。阿依達和情人在死牢中相擁而死
,天鵝湖裡的主角雙雙投湖,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也
不消提了。但請注意,這種短暫,是在情感光輝中的短
暫,不是肉慾的短暫。

情感有濃淡之分,有時也會由絢爛歸於平靜。絢爛和
平靜俱是感情長波的一部份,若是只截取小片斷,只顧眼
前,以分秒換取永恆,似乎可惜。 (此處請用克體




怎樣迎接機會?
(修訂稿)

問到底 No.2974 970322

許多人埋怨機會不來。更多人埋怨自己欠缺資金。以
為有錢就可大展拳腳。按李察觀察,機會只會給那些已 (此處請用克體
經準備好了的人。如果沒有準備好,機會只能是白來。

一個例子是瑪歌芳婷。她第一次上台跳天鵝湖,還是
個小娃。不料,此後一連跳了三十五年。

李察曾寫過托斯卡尼尼第一次上台的情景:當時他十
九歲,只是大提琴手。適逢樂團指揮嘔氣,臨場不幹,
樂師們知道他有才華,就把指揮棒硬塞到他的手上,推
他即場指揮。而他的第一個非常微細的小動作,就是把
譜架上的總譜合上。他要憑記憶,馬上開始指揮這齣兩
小時的長篇歌劇「阿依達」!

演出完畢,台下大哄動,台上的樂手,更加哄動。他
們從不知道,自己的表現原來可以如此完美!

當機會來時,你能否用百份百的完美,迎接機會?




甚麼是「曾經滄海」?
問到底 No.3099 970725

這句話,未懂人事的小娃聽
來,好像是非常遙遠,而且非
常陌生,不干已事。但李察保
證:不消許久,或者只在一瞬
之間,生命波浪一來,你便知道了。

問題是:曾經滄海,又怎麼樣?(So what!)

人的覺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歷程。通常,
單憑讀書,學習,推理,都不能得到。是必要
有一番上上下下的大歷練,曾經長夜痛苦哭泣
過,那才忽然一下子明白了。

藝術時常描寫這種境界。柴可夫斯基的「天
鵝湖」,述說一隻受了魔鬼咒語的天鵝,經歷
千辛萬苦,終於以真愛戰勝了咒語。甚麼是咒
語?可能只是某一種思想網絡,或者毒品!

所謂「曾經滄海」,簡單說,就只是「經驗
」二字。不過最最可惜的是:時間無情,明白
的人沒有時間,而有時間的人,又不明白。所
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藝術是非常重要的。
書本是非常重要的。早點明白,早點上岸。




古典名著,有何益處?
問到底 No.3184 971018

雨果的悲慘世界,托爾斯泰
的戰爭與和平,小仲馬的茶花
女,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
李白的全集,屈原的離騷,貝
多芬的第九,馬勒的第二,莫
扎特的安魂曲,柴可夫斯基的
天鵝湖、、、、

這些古典傑作,是現代城市
人覺得非常遙遠的作品。

所謂「古典」,時間並非主
要因素。更重要的是,那些作
品,都是人類靈魂的基礎力量
。流行的心理書籍,多從方法
上入手,教人提高自信,教人
堅強意志,未嘗不好。古典作
品,教的卻是基礎功力。你可
能需要花三個月去啃戰爭與和
平。開頭那一百幾十頁,亦可
能一無所得。但一下子得到啟
發,窺得進去,立時便上高一
層樓了。內在基礎堅實,表面
的方法和技術,不是難事。

現世人都想走捷徑。以為提
高智力甚至生命動力,都只是
簡單的方法,很容易做。其實
,世上那有不勞而獲的呢?




甚麼音樂使人流淚?
問到底 No.3203 971106

據 J. A. Kottler《聽眼淚
說話》 (The Language of
Tears) 一書引述,英國心理學
家 John Sloboda 分析造成哭
泣的震撼力量時,研究聲音和
精神生理反應的相互作用,找
出了一些能引起淚水的音樂:

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
曲,貝多芬的費德里奧
(Fidelio),普契尼(Puccini)
的波希米亞人,巴哈的 B 小調
彌撒曲,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
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
茱麗葉,等等。

所有這些音樂,都蘊含完整
的情感語言,強度足以使人落
淚。可惜,該書沒有提到,有
多少人聽完會落淚,又有多少
人毫不動容。

李察相信,人生觀是基本的
。羅曼羅蘭說過,「未曾哭泣
長夜者,不足以語人生。」或
者,作為一個人,是需要有某
種感情強度的。外在的音樂,
只能挑起有反應的人。內在節
奏和音樂共鳴,才能昇華。




天鵝湖的一半屬於誰?
問到底 No.3607 981217 Thursday

天鵝湖只有樂譜的一半屬於柴可夫斯基。舞譜的一
半,李察以為應該是屬於Petipa-Ivanov 的。

可惜,現代人很少明白世界上原來是有舞譜這一回
事的。以為只要有了樂譜,舞蹈部份便完全可以自創
,或者隨意修改。很多演出,都是以 Petipa-Ivanov
的舞譜為藍本,然後隨意修改。音樂好像相同,其實
精神和表現大異。

你敢不敢修改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很多人是不敢的
。但修改舞譜,就是太容易了。一知半解的舞蹈家,
隨意修改大師的傑作,是觀眾的不幸。

流行的瑪歌芳婷錄影本,其實是雷里耶夫自創的舞
譜而已,他根本不能明白男女之間的率真愛情,演出
距原著精神極遙遠。李察看過多種版本,最好是瑪嘉
諾娃和安東尼杜華演出的英國版。此版本多年前香港
亞洲電視英文台曾經播影,但坊間找不到。




天才與平庸有何區別?
問到底 No.3608 981218 Friday

區別很容易看到。天才的作品,很多人有興趣動筆
修改。而平庸之作,永遠沒有這問題。

所以,安徒生的童話,沒有幾篇是不被人亂改的。
平庸者不能明白天才的寓意,總是怕天才教壞了小孩
。所以,最不幸是那些永遠沒有機會讀原著的小孩子
。以為世界就是如此平庸沒趣的。歌德的「少年維特
的煩惱」,竟被改為「少年維特的歡樂」。柴可夫斯
基的「天鵝湖」,王子與天鵝雙雙投湖自殺,抗議魔
鬼的迫害。庸手一生都不能明白更不會容忍這樣崇高
的愛情。以為一定要加上一條光明的尾巴,才可以教
訓世人。最近俄國某芭蕾舞團,便是如此這般,把天
鵝湖的結尾改了。悲劇意味,完全失去。

天才與庸才的唯一界線,是真與假。天才總是從真
心體會出發,而庸才擁有世界上一切,只欠缺一樣:
庸才是沒有心的。




悲劇可否化為喜劇?
問到底 No.3750 990511 Tuesday

許多庸手以為,悲劇是很容易改的。只要加上一條
大團圓的尾巴,就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

所以,安徒生的童話可以修改,王爾德的故事可以
修改,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也能改為
《少年維特的歡樂》。《天鵝湖》結局處是偉大的殉
情,更是非改不可。

平庸是不可藥救的。他們永遠分不清「情節」和「
戲劇」的界線。戲劇是整體的。情節則隨時可以修改
。好的戲,是有靈魂的,是有一種火在裡面的。這火
可以從作家手上,一直傳到觀眾心中,一千年也不熄
滅。那些所謂「情節」,平庸者以為十分簡單,以為
只是一種可以搬來弄去的「橋段」。那是因為他們全
不察覺當中的烈焰。《天鵝湖》中的激情真愛,真是
能夠令你上天落地,整個人改變的。可惜最好的演出
舊版本,已經多年不見。看過的人,是幸福的。




愛情是否一種錯覺?
問到底 No.3983 991230 Thursday

李察十分欣賞《天鵝湖》。李察認為,這是千古絕
作。可惜,世人俗眼永遠只能看見仿效的幼稚劣品。
俗眼是無緣和真正天才相會的。任你跑遍全部的唱片
店,都無法找回真品。全都是仿效之作而己。無論是
那一個提琴手,當他心中並無真正愛意,從未知道愛
情為何物,又怎能拉得出那一段消魂蝕骨之愛?他的
弓弦,怎能割得入你的肉裡?

天鵝湖是一齣舞劇。二十世紀有許多喜歡編舞的所
謂舞蹈家,胡亂拼湊,又把故事亂改,天鵝湖的真面
目,青年人幾乎無法從社會的教育系統中得知。流行
的一個天鵝湖版本,編舞者對男女愛情全無興趣,但
竟能佔據音樂市場的全部貨架。而這並非一時一地的
現象。這是世界性的情況。

甚麼叫做「愛情」?李察相信,當這類問題能夠獲
得一致的真實了解,才是千禧人的真正解放。




千年魔障,如何祓解?
問到底 No.3984 991231 Friday

與其說,這是「魔咒」,可能太簡單。

人類經歷了幾千年,才出現一場工業革命。但一轉
眼,人類就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人類第一次發現了
「理智」的力量,就確信以為這是唯一的思想方法。
非理智範圍中的發現,全部不信。許多人自認「科學
化」頭腦,一切「非科學」的東西都拒絕。宗教價值
固然排擠,連日常的道德倫理,都要經歷精密計算。
凡不能計算的,都不是真理。

所以,自認聰明的人類才會胡亂糟塌環境,動輒戰
爭,視婚姻愛情為兒戲。二十世紀的藝術家企圖在非
理智範圍略為探討,但迅速變成反智物慾狂潮。

千禧來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是振奮人心之作。
但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可能更到題。你也可曾
著魔過、誤解過嗎?這是解放的時候了。




為甚麼聽音樂要鼓掌?
問到底 No.4031 000218 Friday

音樂是超出長闊高之外的第四空間。人與人相處,
一般只能在三度空間之中來往。而音樂的第四空間是
時間,是具有節奏的時間。

李察聽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曲終之時
,氣勢非凡,很想鼓掌。但那是星期天早上的明媚陽
光,音響儘管響亮,但卻是在李察的私人睡房,並非
音樂廳。所以,只有一下鼓不出的掌聲。如果是千人
共賞共聆,那種掌聲,才是音樂節奏迫出來爆出來的
響動。是屬於音樂節奏的一部份的。

為甚麼在樂章之間不宜鼓掌?因為音樂的節奏未曾
完結,音樂的曲線未曾達到:那是微妙的節奏感覺。
投入欣賞,完全知道那是山峰還是山腳。樂曲就好像
是一場人生的大起伏,音樂引你上天落海,迴環宇宙
周天,全體聽眾一起達到高潮,能不鼓掌嗎?




雷里耶夫美在那裡?
問到底 No.4041 000228 Monday

*周一人物*
瑪嘉烈公主說:「他那火焰般的鼻孔,大眼睛,高
顴骨,比我所能描述的更美。」雷里耶夫在一九六一
年從蘇聯投奔西方,在一九九三年以愛滋病逝世,西
方世界忽然好像被他的美色所震驚昏迷。

他在維也納主演的「天鵝湖」,曾經創下謝幕八十
九次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天鵝湖是他自己改編的舞蹈
,以他自己為主角,所有其他的角色,據他自己說,
「不過是主角內心的反映而已。」至於天鵝湖的本來
主題,在舞台下狂熱呼叫的觀眾,是不會理會的。編
舞家巴蘭善(G.Balanchine) 有一次觀看雷里耶夫演
出,在他後排是一整列二十五個紅色嘴唇的男孩子。
一邊看一邊瘋狂喊叫:「God! oh God!」巴蘭善說,
「坦白說,我們並不需要這些。」歷史學家史賓格勒
說,西方已經沒落。這就是審美觀點上的沒落現象。
(Diane Solway, " Nureyev: His Life")




用甚麼衡度節奏?
問到底 No.4046 000304 Saturday

只要看你們是否能夠一起到達高潮,就知道你們的
節奏是否一致。欣賞音樂,觀看戲劇,都是節奏的共
享經驗。

聆聽音樂,到應該鼓掌的時候,你是不是有一種內
在衝動,會不由自主興奮起來,不自覺的鼓掌?

有些人喜歡拿前人著作來修改自娛。《天鵝湖》的
魔鬼,可以改為女性;而《少年維特的煩惱》,也可
以改為《少年維特的歡樂》。那些大約都不是能夠掌
握節奏的人。戲劇有本來的節奏,劇情的張力,並不
是情節的偶然安排。所謂「大結局」,應是節奏的自
然發展。情節起伏,就是節奏。

問題是:了解節奏有何用處?不理會節奏的死板人
,也不是一樣工作,一樣活著嗎?

而更加值得思索的問題是:我如何掌握節奏?




低質素女性找到甚麼?
問到底 No.4539 010711 Wednesday

問題是,高質素女性極難找到愛情,那麼,低質
素女性能夠找到嗎?

答案當然雷同。低質素女性,可能「斬件」出售自
己,但很難找到終生不渝的愛情。短期邂逅,並不是
愛。按年期把自己分為階段,很快就會發覺,連自己
也正在消失之中。男人和女人的感覺不一樣,但空虛
相同。低質素的男性,消失得更快。

這是因為,人類文化中的「愛情」成份,正在逐漸
消失,就如同宇宙正在日漸擴散一樣。當大家都只能
平視左或右方,潮流早己日益向下。利潤動機戰勝一
切,高尚情感,被卑下思潮取代。

所有你能在「天鵝湖」、「紅樓夢」、「茶花女」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發現的高尚愛情,全部不能
在現代作品中找到。潮流往下,是確切的。




音樂如何傳遞靈性?
問到底 No.4601 010911 Tuesday

中國人在這方面很不幸。伯牙的知音,只有一位。
他曲中所蘊含孕育的靈性,無法傳達。今日的我們,
只能在想像和傳說中欣賞他的樂聲。

中國文化偏向右腦,無法用適當符號記錄聲音,音
樂不但無法傳遞,也無法發展。或者,正是這個原因
,使中國人因禍得福,中國人有詩。搖頭晃腦吟誦,
效果和欣賞音樂接近。傳統中國的韻文,就是音樂的
文字。可惜,今日的中國,卻是無詩的中國,枯燥得
很。無聲中的驚雷,也沒幾下。

音樂的靈性,好像電話。需要有兩個端子。作曲家
在那一端,你在這一端。不知如何,感覺便來了。使
你以為上了天堂。你以為,靈性就是這樣傳遞的。這
是很重要的感覺。沙漠中有了水,你會以為,就有了
希望。而電話鈴聲,是不會永遠不響的。




音樂是從那裡來的?
問到底 No.4602 010912 Wednesday

音樂是在一條極窄的管道裡來的。

有的音樂,管道寬些,好像一把舊鎖。無論甚麼鎖
匙都開得。這一點,李察無以名之,勉強只能說是一
種音樂的「寬容度」。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寬容度便很
闊,人人都能欣賞。

又有的音樂,寬容度極窄。例如馬勒。馬勒的交響
曲,需要指揮家的詮釋。如果你不幸,只聽過二流作
品,那裡面的天堂,就不能進入。因為,就連那位二
流指揮家自己也未能進入,更不要說聽他指揮的人了
。馬勒是寬容度極窄的作家。

以上只是低層見解。好的音樂,無論誰,寬容度都
極窄。柴可夫斯基闊?嘿,李察說錯了。他的《天鵝
湖》,當今世上,大約只有一張唱片是好的。無數媚
俗作品,都是爛泥。能上天堂的,永遠是少數。




柴可夫斯基窄在那裡?
問到底 No.4603 010913 Thursday

他好比是一條大河。無論誰人,都可以來欣賞一
番。大人小人,男女情人,泛舟中流,是一樂也。

但柴可夫斯基所代表的,卻是人性中至深至美的純
情。大河深深之處,另有天地。可惜現在不比從前,
現在是冷漠時代,純情已經稀釋。

這是很難想像的感覺。你能想像沒有蜜糖的日子嗎
?你說,噢,有的。超級市場裡多的是。但是,你知
道嗎?世上早已沒有了花,亦沒有了蜂,只有化學藥
劑,何來率真的甜蜜?

人類的情感在變。這是寡情的世界。柴可夫斯基筆
下的真情,再難在音樂世界中發現了。所有的大小天
才們,知道嗎,這是您的試金石呢。

或者不是柴可夫斯基窄,是我們的心窄。只識欣賞
表面的輕鬆,看不見裡面的沈重。




何謂音樂的窄門?
問到底 No.4604 010914 Friday

一個「窄」字,遠未能表達音樂中靈性相通的特徵
。更加接近的字眼,是 fit 。就像是適當的鎖匙,
剛好完全縫合。千年古墓裡的一把金鎖,被一把完全
合適的鎖匙順利打開,那一下清脆的金屬轉動,許多
人不曾留意,原來,就叫做是「美」。

柴可夫斯基能打開你的心嗎?許多人在他的樂聲中
輕鬆歌舞,但只有極少數人在看「天鵝湖」的時候失
聲痛哭。那不叫做是「窄」,那是箭射中了心。金鎖
匙一直插進去,裡面就是最完整的真愛情。

這是一套1980年的絕版錄影帶: "Swan Lake",
Music conducted by Ashley Lawrence. Dancers:
Natalia Makarova and Anthony Dowell.

問題是,為何那樣精彩的傑作會絕版。現今是劣作
充斥市場,好東西再買不到了。




甚麼在我的身體外面流過?
問到底 No.5335 2003 0920 Saturday

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無數流動,每時每日
在我的身體旁邊經過,但我可能全不知道。直
到老,直到死,都不知道。

李察的車,在路上輾過。路旁一隻小小的鳥,
正在仔細審察地面上的砂。我們是彼此互不存
在的。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李察收藏許多版
本,非常熟悉,都聽得膩了。但其中一場好像
奴隸那樣悲哀的舞,卻是新相識。為甚麼聽過
幾百次,每天在身體外邊流過的音樂,到今天
纔利刺入心?其時李察正在圖書館排隊借書,
女職員覺得奇怪,這人為甚麼心不在焉,動作
好像不正常?其實是耳機中的大鼓剛剛敲響,
高潮剛剛抵達,幾乎就要腳軟摔倒。問題是:
刺激這樣酷烈,為甚麼從前一點沒留意?




那一個「天鵝湖」版本最好?
問到底 No.5336 2003 0921 Sunday

芭蕾舞「天鵝湖」的音樂只有一首,但舞蹈
演出的版本,卻有很多。沒有一個版本相同,
音樂也被大量刪削改編,要想欣賞柴可夫斯基
音樂的原來面貌,極不容易。

李察聽過的最好演繹,首選是Ashley
Lawrence 指揮的演出錄音。那是瑪嘉諾娃和
安東尼杜華的演出版。但這音樂,現在己再找
到。如有讀者找到,請借出一聽,萬分感激。
另一首最好的演繹,應該是倫敦皇家歌劇灌
錄,Mark Ermler 指揮的錄音。相信這是最接
近柴可夫斯基原來精神的音樂了。

問題是,為甚麼要追尋原來精神?因為,那
裡面有真的愛情,真的美。現代的改編者太多
現實考慮。見識淺陋而竟有膽子去搬動刪削天
才的音樂,實在是現代聽眾的大不幸。




靈性沈睡,何以見得?
問到底 No.5338 2003 0924 Tuesday

這一個問題,也許並不始自今日。遠在工
業革命的早期,已經發生。物質湧流,靈性沉
沒,是很自然的。幸而這是相對的。有伏有起,
也是自然。可惜一睡就是一百年,要等物質的
狂熱稍減,靈性才有復甦的希望。

以「愛」為例,今日的人,已經不能想像
一種歌德式的少年維特愛情,或莎士比亞式的
羅密歐愛情,或曹雪芹式的賈寶玉愛情。柴可
夫斯基「天鵝湖」式的愛,更加絕對罕見。

「天鵝湖」中一場纏綿至極的雙人舞,自從
二十多年前瑪嘉諾娃和安東尼杜華跳過之後,
沒有人再跳得出。不是欠缺舞蹈天才,而是現
代社會的靈性氣氛,已經消失。

幸運是我們知道,一切現代苦惱的根源,都
是由於靈性沈睡。而我們都擁有甦醒的能量。





王子因何不愛庸姿俗粉?
問到底 No.5339 2003 0924 Wednesday

「天鵝湖」中的王子,因承母命,要他在一
大堆庸姿俗粉中擇取配偶。王子苦悶非常,往
森林中打獵散心。邂逅了一位被魔鬼施術奴役
的公主,引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真愛情。

「天鵝湖」的張力,由此展開。

第三幕是皇室舞會。歐洲的達官貴人全部出
席,連場熱烈的宮廷舞蹈,忽然,是一場奴隸
之舞───這是李察設想的名稱。天鵝在奴役
之中苦舞,悲哀直達上天。極端的痛苦,帶來
極度的真情。這一場只三分鐘,卻是張力爆發
的重要來源。可惜在近二十年出現的許多版本
中,這三分鐘都被刪去。也許在連場討好的舞
蹈中,這一場太悲哀,沒有票房價值。柴可夫
斯基寫這一段音樂的用意,現代藝術家全看不
到。刪除了張力,猶如拆去引擎,動力全失。
餘下的,就都是庸俗了。王子怎會喜歡?




黑色天鵝,美在何處?
問到底 No.5340 2003 0925 Thursday

全世界最美麗的一隻黑色天鵝,迄今為止,
仍是非瑪嘉諾娃莫屬。其實不是她美,是天鵝
湖的編舞Federick Ashton 的天才設計,使這
魔鬼帶來的美人,得以和凡間俗世見面。

李察曾報導說,這一隻《天鵝湖》已經絕
版。寫完之後心有不甘,再到網上作最後查證,
終於發現,這舞劇的DVD 版已經於二零零三年
四月上市,距離上次演出二十多年。而香港HMV
的唯一存貨,亦已被李察於次晨一早買去。有
興趣的讀者,或可以自行訂購。

問題是,到底黑色天鵝,有何種吸引力?而
更重要的問題是:白天鵝之美,和黑天鵝之美,
又如何比較?到底正氣美些,還是邪氣美些?
這可能是茶餘飯後的無聊話題,但,亦是關乎
文化發展的重要大關,不可以不明所以。




魔鬼的笑容,是怎樣的?
問到底 No.5342 2003 0927 Saturday

黑天鵝臉上的笑容,就是魔鬼的笑。而這種
笑容,可以在一個芭蕾巨星的臉上看到。

瑪嘉諾娃在《天鵝湖》第三幕,有精彩表演。
當她陰謀得呈,大功告成的一刻,舞台上眾人
紛亂不知所以,她就以一種勝利的笑容離場
了。這笑容只有一秒鐘。須用準確的定格,才
可能電子畫面上捉到 。那是一種毀滅性的歡
笑。魔鬼的笑容,本來燦爛而有吸引力,但到
此一刻,美麗變成毀滅,寒冷與恐懼迅速冒現。
就好像你邂逅一個絕色美人,但忽然察覺自己
沾上了愛滋。覺悟或已太遲。

不過,問題仍然是:到底白天鵝美麗些呢?
還是黑天鵝美麗些?因為美麗似乎是中立的。
《天鵝湖》的答案非常明顯。因為,王子只要
一見白天鵝的影子,他就後悔了。




裴帝巴是誰?
問到底 No.5344 2003 0929 Monday

 *周一人物*
裴帝巴(Marius Petipa, 1819-1910)的名
字,許多人見過。每逢有芭蕾劇上演,特別是
《天鵝湖》或《睡美人》,編舞家的名字當中,
多半就有他的名字。

舞蹈編排是特殊行業。舞蹈不像音樂,能夠
用樂譜記錄。只能靠一種名叫「舞譜」的記錄
方式記錄。但舞譜的記錄功能不足,仍然需要
手口相傳,親自教授。而錄影科技也只能記錄
外在形態,師承是少不了的。所以今日的舞蹈
家,多半是師承有自。一個老師承接上一個老
師,到最後,許多人都是裴帝巴的徒孫。

他和助手伊凡諾夫編成《天鵝湖》時,已經
七十五歲。那是浪漫芭蕾的高峰。音樂、舞蹈
與戲劇完美結合,是人類美麗情懷的最高點。
但那是俄國革命前夕,他晚年並不好過。




你的觀眾在那裡?
問到底 No.5345 2003 0930 Tuesday

李察本來想問的問題是:「裴帝巴的觀眾在
那裡?」但轉念一想,這問題其實和你我有關,
因此,就把問題修改了。

裴帝巴的晚年,生活並不好過。他是浪漫芭
蕾的代表者。七十五歲編天鵝湖時,柴可夫斯
基已經死去。但兩人合作的完美,已經是歷史。
後來人的思潮變化,他的作品一再被胡亂修
改,但歷史始終是以最美一面保存的。

他晚年,被一群小人圍繞。八十歲時的演出,
也被諸多阻撓。音樂和編排被迫改動,不是他
原意。謝幕有人送上一個銀花環,以為是略表
心意。但那是思潮變改的革命時代。舞台行政
人員施展小動作,幕下不許再拉上。花環無法
在觀眾前面送出,只能在後台轉達。但他的觀
眾在那裡?就只是當日俄國那一小群嗎?




怎樣在虛假世界中生存?
問到底 No.5360 2003 1015 Wednesday

這是一個虛假的世界。不是今日才虛假,而
是許久以前的虛假。他們對你說,這位是偉大
的莊子先生,他教導你如此如此。但這位莊子
是假的,莊子根本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他們連孩子也欺騙。無數童話故事,包括了
安徒生和天鵝湖,只要是蘊含真理,就會被騙
子修訂。直到所有的真理消失為止。

你翻開一本莊子,以為找到了最好的生命導
師。但你根本無法知道,那幾句是真的,那幾
句是後來人硬插上去的。而他們仍可以對你說,
那是莊子原著。

在虛假世界中,能夠生存的人,是很少很少
的。多數人到最後都會被臭水淹死。

唯一生存之道,是根本不要理會名字。直接
從思想內核去辯証。因為,你要親近的,是那
一種真理,而不是那一個有名的人。





柴可夫斯基怎樣發火?
問到底 No.5365 2003 1020 Monday

*周一人物*
李察每逢看人物傳記,總渴想知道,這個人
的生命張力怎樣發生。柴可夫斯基張力極強。
無火不可能有此天籟。但火從何來?

他的燃料充份具備。情緒感覺強烈。很小事,
都能產生大感觸。易哭,情感比人豐富。音樂
感極好。早期創作,已經鋒芒四射。不過感情
和技術只是他的火焰燃料,而單憑燃料是生不
出火來的。無數人有技術有感情,但沒有火。
必定另外有一種因素,把他的火點著。有研究
說他是同性戀者。他被一位女士劇烈追求,勉
強結了婚。但雙方立即後悔,婚姻即時破裂,
狼狽非常。但狼狽也未必就是火。早期的王爾
德也是同性戀,但只以享受發洩,未曾發火。
柴可夫斯基的火從何來?研究他的書幾呎厚,
唱片也幾呎高。有興趣的人有福了。




柴可夫斯基是不平衡的同性戀者嗎?
問到底 No.5372 2003 1027 Monday

*周一人物*
柴可夫斯基從未被人真正了解。他在生時不斷
遭受批評,認為他不夠愛國,作品的俄羅斯色
彩不足。在前蘇聯時期,則是被力捧的民族英
雄。所有的負面資料,特別是他的同性戀傾向,
全部刪除。而西方世界,則著意從反面去了解
他。西方不認為他是英雄,只認為他是不平衡
的同性戀者。他一再被忽略。

直到今日, 蘇聯解體,查禁解開,資料以本
來面目出現,真相本應清楚才是。但困難仍在。
因為,就算資料可靠,仍是外在的。研究者深
沈進資料海洋中,很容易忘記了他的音樂。只
有音樂才能反映他的內在節奏,樂譜才是他的
真正心聲。他的音樂,正是人類崇高理想的化
身,當中絕無半點不平衡。他的故事,富於隱
秘的色彩,但無損他的高貴靈魂。需要一個公
正平靜的心靈,才能領會。





柴可夫斯基怎樣結婚?(三之一)
問到底 No.5373 2003 1028 Tuesday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婚禮。在未來世界,在一
個人性解放的世界,這一件事,將會是人性發
展歷史的其中一個里程碑。

而且柴可夫斯基不是被迫的。他是自願的。
就如同林肯自願和陶德小姐結婚,而托爾斯泰
筆下的皮爾埃,也是在類似的環境中自願結婚
的。如果連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也算的話,
地球上共有四宗這樣的典型悲慘婚姻。兩宗是
真實的,兩宗是虛擬但更加真實的。深入進去,
就會探索出人類的未來。你會知道,甚麼才是
叫做人性解放。又或者,人類為甚麼需要人性
的解放。

而柴可夫斯基是解放得非常好的。他已經徹
底把自己從心魔之中釋放。他明明是個同性戀
者,怎麼會和一個異性結婚呢?(三之一)





柴可夫斯基怎樣結婚?(三之二)
問到底 No.5374 2003 1029 Wednesday

就如同一頭豬,絕對不會跟一頭羊結婚一樣。
而柴可夫斯基竟然自然結婚了。只有人類,才
會發生這樣的事。你可以想像,勉強把一隻彈
簧迫合,反彈怎麼樣。

問題是為甚麼他自願。

據傳記作家Alexander Poznansky 說,那女子
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單戀他四年,終於鼓起勇
氣寫信要求見面。為甚麼他肯和她相見?不同
傳記,有不同解釋。是否因為她說,如果她見
不到柴可夫斯基就自殺?還是因為當時的文化
氣氛,使柴可夫斯基無法拒絕?他的本質是同
性戀,無法喜歡異性,但為何又肯結婚?有作
家說他跳進冰冷的河水中自殺。實際不是。他
給友人的信中提到,他需要最少一年時間喘息。
婚後他立即就逃往外國了。(三之二)




柴可夫斯基怎樣結婚?(三之三)
問到底 No.5375 2003 1030 Thursday

當時柴可夫斯基正在寫歌劇 Eugene Onegin,
這是一個批判負心男子的故事。而且他在不久
前,還和托爾斯泰會唔甚歡。托氏聽他的音樂,
感動流淚。而托氏《戰爭與和平》中所寫皮爾
埃的婚姻,正是俄國家喻戶曉的故事。良善的
皮爾埃,無法忍心拒絕追求自己的女子,因為
怕傷害她。皮爾埃有一顆金造的心,他寧願忍
受,也不忍心拒絕。柴可夫斯基是否也有一顆
金造的心?無論如何,他的行為是和當時的文
化氣氛相合的。

他的反彈正常。他沒有變成偏執狂,也沒有
心理變態。他只是把苦楚深深埋在裡面。他要
表達的不是自己,而是一種普遍的人性。悲愴
交響樂,就是這樣來的。

所謂「人性」,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那是
超乎男性和女性之上的。(三之三)




布拉姆斯是否比柴可夫斯基更純情?
問到底 No.5379 2003 1103 Monday

*周一人物*
柴可夫斯基的純情故事,至今尚未完全揭
開。他和一位貴婦書信往還十四年而從未會
面。二人書信,據說有三大卷。但不知有無出
版,亦不知有沒有人翻譯。

布拉姆斯同樣純情。他只二十歲,追求已有
七個孩子的舒曼遺孀克拉拉,但二人只保持精
神交往。克拉拉七十七歲逝世,布拉姆斯亦己
六十三歲。遠方惡耗傳來,他本要立刻奔赴喪
禮。但在慌亂中上錯車,輾轉四十小時才抵達。
喪禮已經完結,他只能趕及撤上最後一把泥
土。而他自己,亦只活多一年。次年逝世,二
男一女三人,不知怎樣在天堂上會面。

奇怪是柴可夫斯基對布拉姆斯的評價極差,
完全不接受他的音樂。兩個都是好人,但對比
像仇人。這就是人世事的奇怪。不知道上帝會
怎樣評價他們。




柴可夫斯基怎樣精神戀愛?
問到底 No.5386 2003 1110 Monday

*周一人物*
最初,這是人世最美的事。柴可夫斯基是一
位同志戀者,體質注定了他不能異性交往。但
奇妙在於世間竟有一位女性讓他傾訴。

據傳記作家Alexander Poznansky 指出,她可
能早己知悉他的傾向多年,但通訊仍然繼續。
兩人只通信,不見面。維持十四年。她名叫梅
克夫人,不但精神支持,物質上同樣支持。柴
可夫斯基能夠在比較充裕的條件下創作,她是
重要的力量。

但通訊忽然中斷。這是富人的惡夢:梅克夫
人惡病纏身,但身邊沒有一個是可信的人。連
捎一封信,也不可能。極可能是她的子女和女
婿們合謀,迫她中止和柴可夫斯基的一切關
係。柴可夫斯基就喪失對一切的信心了。悲愴
交響曲,就是這樣毫無先兆地忽然中止了的。




柴可夫斯基的女神是誰?(三之一)
問到底 No.5387 2003 1111 Tuesday

之所以連續多篇文章談柴可夫斯基,是因
為,他的遭遇不但悲慘,而且是一個時代的象
徵。未來的人類,如果能妥貼的明白、理解、
知道,悲劇或者可能迴避。

革命前夕的俄國,那種停滯和毀滅的氣息,
和革命前夕的清朝,毫不相似。而且,俄國人
沒有中國式的文化斷層,但有強力的教會。一
群上層貴族之中,不乏高度智慧的智者,例如
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但他們對於時代的崩
潰,毫無挽救的能力。幸運是俄國人的文筆特
別生動。我們今日,要了解那整個時代,除了
歷史書之外,文學和音樂是重要的途徑。直接
進入去,就宛如生活在那裡一樣。你會忽然發
覺,你又有了多一次的生命。(三之一)




柴可夫斯基的女神是誰?(三之二)
問到底 No.5388 2003 1112 Wednesday

問題是,為甚麼他需要一位女神。當最後,
這位他認為是女神的女性,被一連串為了謀奪
她的家產而精密設計的陰謀所包圍,被迫自願
中斷和柴可夫斯基的書信來往,柴可夫斯基就
徹底崩潰了。

中國人是不需要女神的。中國文化的設計,
從一開始就是無神的。中國人自有安心立命之
所。所以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更加有啟發。

俄國是一個有強烈宗教信仰的地方。但柴可
夫斯基之類的同性戀者,卻被排斥於宗教範圍
之外。有任何問題,都是申訴無地。精神上,
一早已經注定遊離。

不知是他的幸運還是不幸,他終於找到一位
可以精神上談心的女性。他說,因為他從未和
她見面,所以更覺得她完美。但問題是,連這
最後依賴的女神,也竟然離棄他!(三之二)




柴可夫斯基的女神是誰?(三之三)
問到底 No.5389 2003 1113 Thursday

在Poznansky的傳記中,收錄有他們的少量
書信。這本六百多頁的傳記,資料己經算是非
常豐富了。

 柴可夫斯基說,她對於我,是半個女神。而
她的忽然變化,我無法想像。整個地球,整個
世界,忽然粉碎成末。所有我對人性的看法,
完全因此倒置。對於人性美好的一面,我無法
再有任何信仰。我的內心失去一切平靜。命運
所給予我的那一部份快樂,已經徹底毒害消
失。這是非常殘酷的。我從未如此屈辱,如此
接受傷害,我的信念失落……………….

以上是柴可夫斯基給其中一個陰謀設計者的
信。而他簡直不知道那是一個陰謀。你可以想
像,他以後怎麼可能會喝下那一杯含霍亂菌的
生水。世界並非殘酷,而陰謀者確實是非常可
鄙的。(三之三)




貝多芬的成功秘密何在?
問到底 No.5428 2003 1222 Monday

*周一人物*
人物傳記是很好看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
吸引是,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動力的原
始啟發點。找到這啟發點,則這個人的動力來
源,就是可以理解的。

從林肯到柴可夫斯基,從卓別靈到司馬遷,
他們的內在衝突,都是很明顯的。如果有一部
可靠的傳記,投入看下去,往往可以跟他們同
吸共呼,好像活在一個相同的時間,一切的艱
辛困苦高興快樂,都感受得到。

比較容易是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因為
他們的靈魂是直接披露的。較難是科學家、企
業家。他們少有空閒寫作日記。最難是政治家。
很多政治家都盡量封鎖內在的自己。

貝多芬的秘密,亦是如此。盡量擺脫各種正
面和負面的分析批評,直接從音樂中,就能看
到他的靈魂。你會看到你所聽到的。





四隻小天鵝怎樣跳舞?
問到底 No.5635 2004 0718 Sunday

 最初以為問題是腳。柴可夫斯的《天鵝湖》
中,四位小女孩八手交繞,排成一字形跳出來。
時間只兩三分鐘,但技術要求很高。

 關鍵在那裡?是在那比較複雜的腿部動作
嗎?到腿部技術過關,頭部的難題又來了。四
個人的頭,一起往左轉,又一起往右轉。節奏
平穩,大約觀眾也無話可說了。

 安德烈柏雲(Andre Previn)是最高境界的
挑戰。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天鵝湖》,
應該是目前地球上最好的版本。四小天鵝一
場,輕鬆之中有天真,但更隱藏有一種很厚的
憂鬱情緒。那是憂鬱中的天真。這才是四小天
鵝的最高境界。四小天鵝是被魔鬼操縱的奴
隸,奴隸的孩子怎樣跳舞?這是三五十歲大
人未必明白的道理。若果孩子能夠在十幾歲時
明白,一定擁有非常天份。  




《天鵝湖》的高潮在那裡?
問到底 No.5642 2004 0725 Sunday

 芭蕾音樂和其他音樂不同。許多時,是台上
的舞蹈家在主導音樂節奏。是舞蹈家在指揮音
樂,不是指揮家在指揮音樂。作為一種整全的
藝術形式,這也是無所不可的。最好的演出版
本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Natalia Makarova 和 
Anthony Dowell 的演出版。

 但普列文(Andre Previn)(前譯作安德烈柏
雲)的成就超過了他們。雖然只是純粹的音樂
曲子,未見舞蹈演出,但似乎柴可夫斯基的真
命意,只有他明白。因為,從前的演出,從沒
有人了解到,《天鵝湖》的真正高潮,推到最
後,就是在那每組四下,一連十五組的激烈鼓
點裡。真正投入的欣賞者,會掩耳痛哭哀求:
「不要再打了,你們不要再打了!」似乎,擊
鼓者已經化身為上帝,有主宰命運的能力。

而問題是,其他人無法抵達的高潮,為甚麼
只有他能抵達?至美的最高點,難在何處?




普列文怎樣打鼓?
問到底 No.5643 2004 0726 Monday

     *周一人物*
 普列文(Andre Previn,1929- ,或譯作「安
德烈柏雲」)是指揮家不是鼓手,但《天鵝湖》
裡的那十五組鼓點,就是他打出來的。在他以
前的指揮家,從來沒有人打得出這種至激至美
的聲音。

 問題是,為甚麼其他人無法抵達的最高點,
只有他能抵達。柴可夫斯基這一處高潮,許多
其他藝術家都忽略了,或者挪前了。Makarova
的演出版之中,劇情高潮是安排在這十五組鼓
點之前的,所以,只能勉強讓音樂從這一點上
開始降溫而不是加溫。

 在其他諸位大師眼光之中,普列文似乎永遠
都是一位年輕人,向來未受足夠的重視。到底
他的靈性,因何閃光?

 這問題其實很重要。他今年已經七十五歲。
但願他所帶來的光芒,永遠閃亮。




為甚麼一八一二只是玩具?
問到底 No.5663 2004 0815 Sunday

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很適合初
入門的音樂朋友。曲子裡有和平的鄉村美景,
亦有戰爭高潮中的炮聲。俄軍擊退法軍,法軍
狼狽後退,車輪輾在泥土地上的隆隆聲音,好
像真的一樣。後來戰爭結束,又有教堂的鐘聲
報告和平訊息。戰爭的全貌,都可以看到。而
全部場景,只需要十幾分鐘。年輕人大腦初開,
裡面只有為數不多的記憶體,剛剛能夠承受這
刺激,以為世界就真是這樣簡單。

要等好多年,你閱透了全部的大衝突,或者
可能了解,這,只不過是兒童玩具而已。但玩
具中有寶貴的童真。而所謂「童真」,就是真
理的終極面貌。後來柴可夫斯基懷抱極度悲
情,寫作《悲愴交響樂》時,如果能稍回顧,
聽聽這首音樂,看看自己年輕時的童真,他的
勇氣或者會回來,不至一退不可收拾。




為甚麼「悲愴」是未完成的?
問到底 No.5670 2004 0822 Sunday

李察有一種小小天賦,常引為自豪。李察能
夠知道音樂在何處完結。就算是從未聽過的曲
子,通常都是第一個鼓掌的人。因為,李察能
夠感受音樂的內在節奏。從何處開始,到何處
轉折,何處高潮,何處完美結束,都一一知道。
或者,這是音樂的天然節奏在人心中的反映,
多數人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只有一首音樂例外。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
響曲」,每一次聽,到結尾之時,都有恍然若
失的感覺。跟本不知道,原來音樂家已經離場
不在了。那是非常不自然的感覺。

或者他可以聽聽自己年青時的聲音。最好從
新再聽那首一八一二。他就會知道,自己是對
的,自己是好的,自己是從來沒有做錯的。一
切都只是大命運的反映。而外來壓力始終是會
過去的。如果壓力太大,就勇敢回擊。一百年
不勝利,五百年、五千年,也總會勝利的。




為甚麼猿是嚎,不是哭?
問到底 No.5794 2004 1224 Friday

 嚎是和哭不同的。李白寫過猿嚎,魯迅也
寫過人嚎。現在是馬勒,他用一種長長的笛聲,
把嚎叫顯示出來。

 嚎和哭不同。哭是沒有勁力的。但嚎必須有
厚實的肺活量。野外孤猿,當他來到最後時刻,
會發出一種悽厲的呼聲。而且,呼聲是有方向
的。仰天而哀,裂喉而出的孤聲,似乎可以抵
達天庭。天會聽見嗎?

單單從這一點,就可以証明,馬勒是積極的。
他不像柴可夫斯基,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就像
莫扎特和貝多芬一樣的積極。有日本的樂評家
封他為厭世主義,只是未進門已經拒絕的不明
白而已。

這猿嚎的畫面,可在馬勒《大地之歌》第一
樂章見到。李白的心念,從人世轉了一個千年
圈子,又回來了。




李雲迪有甚麼啟發?
問到底 No.5866 2005 0306 Sunday


讀者無一君來信問,是甚麼人或甚麼事,使李
察改變了對李雲迪的看法。

李察也曾提過第一次聽李雲迪的感覺。當初是
全不投入,只覺得叮叮咚咚頗為悅耳。幾次之後,
忽然,那種感覺便來了。那是蕭邦的大波蘭舞曲。
其實,只是當中那幾句特別動人。使人忽然情動
不由自己。這是很奇怪的,但也是真的。每次當
你特別追求,這種感覺不會出現。唯有在不知不
覺之間,感覺就來了。

過後,李察遍覓其他知名鋼琴家比較。沒有一
首比得上。最後聽的是魯賓斯坦。魯賓斯坦彈其
他曲子沒甚麼。但他彈蕭邦的大波蘭舞曲,明顯
是層次低很多。更奇怪是感覺可以移殖。挾著這
感覺去聽柏利文彈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居然覺得連口味也都不同了。下周再談。




柴可夫斯基在說甚麼?
問到底 No.5873 2005 0313 Sunday

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寫成一首D大調小提
琴協奏曲,但無人肯演奏。他把這首曲子題獻給
一位小提琴家,卻被他拒絕了。

今日的情況,自然不同。幾乎每一位知名演奏
家,都必定奏過此曲。雖然,達到水準的也只有
幾位而已。而他們的表達,各各不同。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柏利文了(Itzhak
Perlman)。他的節奏和造句無懈可擊。快速,流
暢,利落,使人心情愉快。相比之下,Nigel
Kennedy 深沉些,但也弱些。但兩人都欠在年
輕,都是晚輩。前輩則有David Oistrach 和
Menuhin,前輩功力,深厚有味得多。

遍聽諸人的演奏,你仍有心未滿意未足的感
覺。到底柴可夫斯基的內裡,還有甚麼?新的提
琴家,只要解透此謎題,找到箇中深意,就能取
代他們,就像李雲迪取代魯賓斯坦那樣。




柴可夫斯基在等甚麼?
問到底 No.5880 2005 0320 Sunday

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是讓一個出類拔
萃的英雄獨自表演的。共有三個樂章。第一章快,
第二章慢,第三章快慢交雜。節奏是快慢快。

第一樂章,普天之下無人比柏利文拉得更好。
除了技術,尚需要青春和男性的勁力。好像是天
才雜技表演,腳踩在高空鋼弦,還要在上面彈跳,
適當時候,擦出一下極極高音。完美使你放心,
驚嘆生命火花如斯燦爛。他是傷殘者,只能坐著,
但卻在高空翻滾。生命之美,無過於此。

但下一秒鐘就是第二樂章。飛躍的舞蹈家,
忽然變為思想家。樂音遊走,無限低迴。柏利文
就是在這裡失手的。他忽然間手足無措了。不知
如何是好。等到時快時慢的第三樂章出現,他就
更加茫然,控制不住了。或者,我們只能等待一
個未來的天才現身。柴可夫斯基的精采,暫時還
是鎖著的。目前的地球上,是聽不到的。





柴可夫斯基的高度是多少?
問到底 No.5901 2005 0410 Sunday

有一些人的高度,是無可量度的。那是天的高
度。天有幾高,他就有幾高。在音樂領域之內,
這樣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巴哈,另一個是莫扎
特。那裡面是真正的高深與美麗光明。

另外一些人的高度,是人的高度。是人中的巨
人,是人類的最高代表。同樣,這樣的人在音樂
領域之中也是只有兩個。一個是貝多芬,另一個
是華爾弟。他們代表了人類領悟的最高境界。

此下,就是第三批人物了。他們各有特色,
高低參差不平。包括了馬勒、舒伯特、蕭邦、李
斯特,等等。

最成問題的問題人物,是柴可夫斯基。只有
他,才是人類困惑的最高代表。但他代表的只是
「困惑」,而不是貝多芬那樣的「領悟」。而他的
困惑,是封閉性質的,不是開啟性質的。這是重
要問題,明天續談。




柴可夫斯基的困惑何在?
問到底 No.5902 2005 0411 Monday

*周一人物*

必須先知道他的高度,才能知道他的困惑。上
天把一種困惑摔給他,但他的高度無法承受。到
最後,他的選擇是與困惑同歸於盡,而始終沒有
把他內裡的最深秘密,洩露出來。

我們無法指責他。因為,在十九世紀的世界,
他的高度已經是最高的了,同代的人,無人可以
比他更高。甚至可以說,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仍沒有一個人能夠比他更高。幸運只是今日的
人,能夠略為窺見他的困惑而已。

因為蘇聯解體,封鎖的文件重見天日,世人
才能夠得以証實,他是同性戀者。這一個問題,
十九世紀的人無法了解,更無法同情。所以,他
在他的時代裡,就算以他的最大限度努力,亦無
法正確面對,當然更不可能公開解釋。

而我們是應該感覺羞愧的。因為今天,哲學、
文化、甚至宗教的朋友們,仍沒有答案。





柴可夫斯基怎樣踩鋼線?(二之一)
問到底 No.5903 2005 0412 Tuesday

他的鋼線下面,是沒有網的。如果一腳落空,
就是生存與告別的分界。

上帝把一種重大的困惑交給他。他不斷謀求
答案。到最後,終於想到了一種解答的方式。那
就是作品三十五號的小提琴協奏曲。

或者,他以為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答案。拉
這曲子的提琴家不少。但只有極少數能夠像布列
文那樣能夠在高空彈跳,絲毫無懼。小提琴是一
種凶險樂器。到最高音處,到人耳的盡頭處,亦
是到了天國的邊緣處,有一種技巧,名叫做「割」。
那落點必須絕對準確。在高速中單足落下,像利
刃劃破布絲,你的心房,一下子裂開。

但是,他錯了。那空洞的心房裡面,並沒有
答案。完美本身,只是你努力的嘗試。上帝並沒
有應許你,答案就是在那裡。(二之一)




柴可夫斯基怎樣踩鋼線?(二之二)
問到底 No.5904 2005 0413 Wednesday

  到高手降落平地,他應該怎樣想?

  這就是第二樂章。他已經拼盡全力,所有要
求於他的,他已經完全做到。所有的技巧,所有
的肌肉,他已經全面用盡。而他只是非常年輕的
一個青年人。還有一大段路在前面。如果此路不
通,此後,應該往那裡走?

  這不止是柴可夫斯基一人的困惑。這是十九
世紀西方文化的困惑。可以走的路,似乎已經全
部走遍。今後,還可以走向那裡?沒有人有資格
批評他。連議論紛紛也是一種不敬。只是無人想
像得出,問題會在這一處樂章中呈現。 

  他應該怎樣做?在無可奈何之中,他只好重
披舞衣,再上高台。第三樂章,心情已經完全不
同了。他知道,答案並不在一種空虛的完美裡,
更絕對不是肌肉能夠表達的。但,他只有繼續彈
下去。僅此而已。(二之二)





柴可夫斯基是不是踩鋼線?
問到底 No.5908 2005 0417 Sunday

說他在小提琴協奏曲中踩鋼線,不過是比喻。
這是音樂的好處,解釋悉隨尊意,你想到甚麼,
就是甚麼。柴可夫斯基不會抗議。

這種比喻是非常強烈而不自主地出現的。初
聽一位俄國女提琴家,覺得她就好像是一個芭蕾
女星,在高台上優美彈跳。其後是看柏利文的
DVD現場演奏,看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但
到離開屏幕,在耳筒上聽的時候,感覺又再出現。
這一次,是非常鮮明的一位男性舞蹈家,在高高
的鋼線上跳舞。那鋼線下面,竟沒有安全網。他
用整個的生命,在上面激烈旋轉。

為甚麼沒有安全網?這不是違反理智嗎?但
事實就是如此發生的。柴可夫斯基就如同世界上
一切其他天才一樣。都是百份百投入,其他一切
不顧。空手前行,世界就屬於你。




柴可夫斯基找到了甚麼?
問到底 No.5915 2005 0424 Sunday

柴可夫斯基在第三十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給人的
感覺,就是他始終找不到。第一樂章是追求完美
的主體,他的旋轉,已經到了極盡之點。第二樂
章,是英雄回落凡塵,接受人間的安慰。每一次
激越的提琴句子後面,都有一聲來自民間深沈處
的回應。有時是長笛,有時是巴松管,還有其他
不同種類的聲音。

或者,這就是「協奏」的好處。中央的是天
才,是英雄,是領袖。回應是聲聲不絕的。到那
一串法國號子一出,你的感覺,是整個舞池的屁
股,都在一起轉。他們是在欣賞嗎?其實是更加
厲害的催迫。這邊一催,那邊一迫。弦線上的天
才,就瘋了。他在彈每秒鐘九十九下的跳弓,他
已經徹底忘記一切。

但完美並非答案。他在無可奈何中重上高台。
第三樂章的劇烈處,的確不如第一樂章。因為,
所有的追逐,已經在第一樂章中完成了。




曼紐軒找不到甚麼?
問到底 No.5919 2005 0428 Thursday

曼紐軒八歲已經技驚天下。但有一個秘密,
他始終無法彈好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雖
然他十一歲在巴黎演出過此曲。但不知何故,此
曲在他後期的演奏曲目中消失了。四十三歲時本
來有一個錄音,但他自己不滿意。直到他逝世之
後,唱片出版商才找到他的另一演出版本,那是
他三十三歲時的一個演出,由Ferenc Fricsay 指
揮。這大約是今日唯一能夠找到的版本了。如果
他未逝世,相信他不會容忍這版本出現。

  為甚麼代表時代問題的柴可夫斯基,他一點
都不明白?為甚麼到了後期,他只顧追逐現代派
的空洞作品,深恐落後?

他是二十世紀最寵愛的寵兒。但寵愛並不能製
造真理,也不能發現方向。寵愛只能使庸人歸附,
使天才蒸發。這就是最冷的現實。





舞蹈是否等於音樂?
問到底 No.5978 2005 0626 Sunday

兩家的節奏,可能不同。一個二分音符,舞蹈
家可能已經旋轉了八次。而在這八次旋轉之中,
更可能另有節奏,甚至是不均等節奏,旋轉之中
徐疾有緻,另有風姿。有的舞蹈理論文章,告誡
舞蹈家不要聽音樂。初聽這句話莫明所以。不聽
音樂,怎能跳舞呢?

  實際上,舞蹈是節奏中的節奏。舞蹈家應該
從音樂節奏中,創作自己本身的節奏。

  最明顯的例子是柴可夫斯基的「黑天鵝」。
這是《天鵝湖》中的重要選段。但是,如果你單
聽音樂不看畫面,就不會感受到黑天鵝的性格。
當中帶有魔性的黠慧與狡滑,那一種迷惑的美
麗,須要另外從音樂中「演」出,才會呈現。音
樂給你的是一個大範圍。但在範圍裡怎樣表達,
卻是另一種創造過程。





瑪嘉諾娃怎樣演「黑天鵝」?
問到底 No.5979 2005 0627 Monday

周一人物

瑪嘉諾娃 ( Natalia Makarova) 可能是目前地
球上最好的芭蕾舞家。瑪歌芳婷已經辭世,如果
瑪歌芳婷在世,可能仍不及她。瑪歌芳婷遵從一
種傳統的古典美麗,但卻是二十世紀文化的牲犧
品。她己經被雷里耶夫帶得太遠。

瑪嘉諾娃的黑天鵝,是另有獨立節奏的。當她
演白天鵝時,那種慘受欺凌,泫然欲泣的美態,
在一秒中之內,已經使你不由自主。但到她飾演
反面的黑天鵝,你絕料不到,人的性格,可以有
如此絕對相反的另一極端。

 她的節奏,是獨立於柴可夫斯基之上的。相同
的一段音樂,另外的人是平平無奇,但她卻是越
轉越快,到王子把她抱住時,卻忽然一個翻身向
外,使飽受迷惑的王子,有一種捉不牢的感覺。 
此片段只幾秒鐘,但李察遍觀各不同版本,無人
能及。





甚麼是節奏中的節奏?
問到底 No.5985 2005 0703 Sunday

問題是,到底節奏的秘密是甚麼。許多人一
輩子不知道何謂節奏,亦一樣長命百歲。但當你
一下子警覺到有節奏的存在,你的生命就自覺
了,你已經上高一層次。

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有節奏。你舉高一隻手,
只是打開一柄漂亮的雨傘,但,為甚麼今次的動
作,與往日稍有不同?或者是因為你的傘特別美
麗,在灰黃的雨水中,使你與眾不同,你多了一
分自豪的感覺。就是這種感覺,造成了你的特殊
節奏。

  最美麗是舞蹈家的節奏。舞蹈動作,是與音
樂節奏不同的節奏。單聽音樂無法得到的體會,
有時,必須在舞蹈中感覺。《天鵝湖》中的「黑
天鵝」就是這樣。這裡,音樂只給了你一架子,
你在架子上的飛躍,才是真正屬於你。因為,節
奏就是你的心。





俄羅斯民歌唱甚麼?
問到底 No.6013 2005 0731 Sunday

只有最上等的民歌有這樣的魅力。那是真正
停不了的音樂。你絕對不想離開。就算是遲到,
誤點,也要聽完才走。但事實上,這些歌是聽不
完的。你幾乎想要唱片永遠不停地播放下去。

  柴可夫斯基就是這樣被縛住的。這些歌聲,
已經進駐了他的作品。你會想像不到,那片偉大
的俄羅斯原野,那遙遠的一所小教堂,裡面會傳
出來永恆的歌聲。

到底他們在唱甚麼?幸運是你無法明白。你只
能非常抽象的了解,那是遠祖的聲音。那些男聲,
低得使大地震動。激越溫柔的女高音,卻又使你
失魂落魄。這樣的聲音,特別適合孤兒們傾聽。
你會想到,為甚麼我們沒有這種聲音。為甚麼孔
子的斷層,連這一樣也都割斷了。為甚麼人家有
母親,我沒有。(The great voices of Bulgaria: Russian
Orthodox Music)




人性中有幾個孔洞?
問到底 No.6167 2006 0101 Sunday

貝多芬第九,是人性光輝之孔。月光曲是
憧憬之孔。莫扎特用了三十五年時間,亦即他
的全部生命,用安魂曲發現了生命中的神聖奮
發之孔。柴可夫斯基在天鵝湖中以真愛和魔鬼
直接對抗,是為愛情之孔。巴哈為我們在
BWV1004中描述天堂風景。那是一個你願意用
一切去換的天堂之孔。馬勒也是對抗魔鬼的。
他的第二,告訴我們魔鬼長期在牆角的鼠洞中
存在。中國的李白是音樂家。他的床前明月光,
是人性永恆之孔。其他為我們開啟心中孔洞的
人,還有華爾弟歌劇,開啟了純真與思想之孔。
韋華弟的牧笛,是童真之孔。約翰連儂生長在
墮落的時代,用最重的低音,為我們敲穿了時
代的和平之孔。只有John Pierpont 是比較奇
特的。他的Jingle Bell,一下子就寫成了。
那是歡欣快樂之孔。

而所有的孔,都在等待新的音樂家,重新
開啟呢。




悲愴不悲,是何緣由?
問到底 No.6258 2006 0402 Sunday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不是每首都
悲的。許多指揮家揮下的悲愴,甚麼氣氛都
沒有。這首曲子,是完全違反交響曲規律的。
正常的交響曲,結尾都有一定程式。其實是
心理的發展程序。完美的交響曲,聽眾是自
然知道何時該完的。就好像一場暴風,有來
必有去。但柴可夫斯基例外。雜牌指揮的時
候,你會睡覺,曲終人散,也不知道。

 但伯恩斯坦的指揮例外。第四樂章,那中
國式的大銅鑼微微一響,你就知道,地獄的
大門已經悄悄打開。或者,那不是地獄,地
獄只是無知者的想像。那只是一個黑漆漆的
洞穴。洞門大開之後,那柴可夫斯基就一步
一步的走進去了。細細的腳步聲,依稀可聞。
是一個很不正常的 e 音。

 問題是:他到底到了那裡?他是怎樣失蹤
的?這不是另一個千古懸案,因為,資料已
經夠多了。此曲下周日再談。





柴可夫斯基是怎樣失縱的?
問到底 No.6265 2006 0409 Sunday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最可怕是那面
中國式的大銅鑼。到大銅鑼微微一響,時候
就到了。近距離可看到銅鑼上有一個中國
字。銅鑼鍛鑄完工之日,工匠用毛筆簽一個
字上去。這個字,以後會在世界上最宏偉的
音樂廳中不斷出現。

 柴可夫斯基怎會在霍亂流行的高潮中,喝
下一杯生水的?從前,這是不可解的。但今
日俄國解體,資料外洩,早有傳記作家研究
得一清二楚。當時,他的同性戀正要曝光,
而他充滿失望。那時,他是不明白的。因為
全世界當時也沒有人明白。到他明白的時
候,他已消失。而他留下的訊息是:

  不明白是不要緊的,人總是不會完全明
白的。要緊是永遠向前。自問無愧,就毋須
害怕。就算做錯事有愧於心,也可以向上主
懺悔。因為,沒有人是沒有錯的。更何況,
那是不是錯,也仍未清楚!




《天鵝湖》的「氣質」在那裡?
問到底 No.6279 2006 0423 Sunday

瑪加諾娃版本的《天鵝湖》,是迄今為止,
古今中外氣質第一的演出。表演者與欣賞
者,若未能掌握或欣賞《天鵝湖》的氣質,
就是門外人,就是未能進入最高貴藝術的門
檻,不知道何之謂「美」。

 所以《天鵝湖》是芭蕾舞的最高考核資格。
過關的人,世界上不會有很多。

 甚麼是「氣質」?其實只是一種多層次的
感覺而已。第一層次,以為舞步很難,音符
很難。到技術過關了,看似中規中矩,甚至
熟練如流,其實是零。第一層次,甚麼都不
是。必須進入第二層次,才略覺有味。第一
幕第一場,非常歡快的宮庭舞,似乎很簡單。
但歡快中有一種無形的抑制。那是一種憂鬱
的感覺。這好像就是第二層次了。好比一個
兒童的笑聲,跟一個老年人的笑聲,是不同
層次的。問題是,憂鬱是從那裡來的?而世
界上所有的憂鬱,又是不是一樣?第二層
次,要留待下周日再談了。





《天鵝湖》的「憂鬱」在那裡?
問到底 No.6286 2006 0430 Sunday

《天鵝湖》從頭到尾,都有一層薄紗似的
憂鬱,在無形中抑制一切。這是從其中的「王
子觀點」帶出的。問題是王子因何憂鬱?而
這種憂鬱,能否在技術上模仿得來?

《天鵝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俄國故事。
類似的故事,也在古希臘、德國、印度等地
流行。都說有一少女,被魔鬼施術化為天鵝,
要得到某種不可言喻的「真愛」,才能從新
做人。必須從心底處真正了解這一點,才能
進入天鵝湖的第二層次。故事人人會說,但
不是人人能夠進入故事的裡面。

  這感覺,是在你看戲、演戲之「前」,
就已存在的。柴可夫斯基只是聯同瑪嘉諾娃
他們一伙,為你提供濕氣。以你的學養和遭
遇,本來是將明尚未明白的。在看戲途中,
徹底通透。你潮濕的衣衫髮膚突然通電,你
被擊中,你倒地失聲。你開始知道,甚麼叫
做是「人」了。但這仍然只是第二層次。第
三層次,是觸電中的觸電,下周日談。





《天鵝湖》的「層次」在那裡?
問到底 No.6293 2006 0507 Sunday

瑪加諾娃版的《天鵝湖》,美不勝收。但觸
電點也不會很多,而且是每人不同。有人要
一直到結末魔鬼滅亡之處才觸電,亦有人在
男女主角初見,大提琴和小提琴互相唱和的
一刻,已經感動不能自已。

但這亦只是進門。

就猶加一所充滿了電光與靈性的宮殿。你
一進去,就目迷五色,忘乎所以。你一直在
那些房間裡奔跑,全不知累,你太過興奮。
忽然,你停下來,發覺自己滿身全是光彩,
肌膚晶瑩透剔,美艷不可方物。

觸電之初,僅是一種可能,僅是進門。但
後來,你就明白生命的意義了。盡情燃燒,
積極使用。光茫就是這樣來的。

王子用盡全部的生命與魔鬼博鬥,金光燦
爛,但王子的教師(加利格蘭飾演),又何嘗
不是用盡了全部的生命,去傳播真理?

而「美」,就是從這種哲理來的。




《天鵝湖》的「深度」在那裡?
問到底 No.6300 2006 0514 Sunday

《天鵝湖》的終極深度,在於人類對自己
的了解。到底,怎樣才能擺脫動物的境界,
做一個真的「人」?

 這是不能用哲學說明的。最好的表達方
式,唯一只有藝術。說故事、講理論,只有
模糊見解。必須撤底投入,才能看到,原來
《天鵝湖》中的「真愛」是有的。但你怎麼
知道那是真有的呢?

當你能夠用自己本身去証明的時候,你就
知道,那是真有的。就猶如你知道:天堂和
魔鬼,都是有的一樣,因為你見過。

那是像洋蔥那樣厚的多層次。最初只是
顏色與聲影,然後才是故事、哲學。到像觸
電那樣感動,才是進門。也有人淺嚐輒止,
轉眼即忘的。但有人沒有。有人可以層層深
入,深深懺悔。就像王子那樣,知道了生命
的真正價值,知道了活著的真正意義。於是,
柴可夫斯基才是不朽的。





《天鵝湖》的「高貴」在那裡?
問到底 No.6307 2006 0521 Sunday

瑪加諾娃版本的《天鵝湖》,第一幕有一
場王子與六位公主的群舞。六位公主一字排
開,王子居中,左手勾著三位公主,右手又
勾著三位公主。待到勾好了,便一起伸腳往
後,把這七個人組成的一字形拉後小許,然
後開始舞蹈。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個動作,高貴氣氛,盡
現無遺。真是不能相信,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還有誰人能夠跳得出這種優雅。

所謂「貴族」,原來是「庸俗」的同義詞。
因為,從血統傳承中,是不可能有真正高貴
氣質的。但十八世紀之後的藝術家,已經用
一管筆,把貴族二字從新定義。

王子的高貴氣氛,來自一種內在的智慧。
那就是《天鵝湖》的深度所在。

或者,今日世界的人,開始有了全新的
視野。他們知道,甚麼是高貴,甚麼是卑賤。
更知道,「氣質」是來自內心而非錢財。




甚麼音樂打開我?
問到底 No.6377 2006 0730 Sunday

  就好像開亮一盞燈那樣地打開。你也不
會想得到:約翰連儂說,是皮禮士利的音樂,
打開了(turn on)他的。

  問題是,到底是音樂打開了你,還是你
明白了音樂。還是,本來你就是一盞未「開」
的燈。不過是到了那音樂的一瞬,你忽然亮
了。你獲得了知己。為甚麼需要知己?因為,
只有獲得了知己,才能夠從內外兩方面,看
到了自己。你知道,你自己才是真的。你是
徹底自我肯定的。

打開李察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
湖》。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個人,在下
了窗簾的小客廳裡聽。忽然,一切都好像完
全明白了。全身劇烈顫抖震動。此後,就是
一個全新的人。

 那是無法描述的感覺。有說是新浴,有說
是大哭過後,有說是夢醒。其實都不是。都
太輕。因為,那是靈魂的徹底更新。




曼紐軒需要甚麼突破?
問到底 No.6523 2006 1223 Saturday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突破的。只有像曼紐軒那
樣的天才人物,才需要突破。因為,他是有特殊
恩賜的人,他需要貢獻多些才合理。他八歲出道,
技驚天下。十一歲已能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
協奏曲。這曲子,一般大師不敢隨便演奏。

而二十世紀,是迷離的世紀。曼紐軒是非常
努力的人,他可以一年演出一百多場,還辦了專
門的音樂學校,培育下一代。

但,他無法引領現代人走出現代的迷宮。二
十世紀的青年人,只能在毒品、色情與搖滾樂中
翻滾顛撲。他完全無能為力。

他是被追捧者扼殺的。富足的生活,大量的崇
拜者,使他的思想閉塞。二十世紀的唯物與泛神
思潮,還有猶太民族忽然富裕崛興,使這位猶太
音樂家,加倍受到尊崇。無法想象,一種比十八
世紀宮庭生活更富裕的生活,會忽然降臨他的頭
上。如果拿他跟莫扎特比,兩種生活,就是一個
在天,一個在地。難怪他腦筋停止運作。這是二
十世紀埋沒天才的人類悲劇。




為甚麼我喜歡音樂?
(問到底 No.6727 2007 0715 Sunday)

亦有許多人,對音樂無動於衷。大約,這也是造
物奇妙的一部份。造物主讓人們分工合作。有的人只
喜歡數學,亦有人只喜歡吃。各有自己的崗位。

一個人喜歡音樂,亦跟他的遭遇有關。

  想當年,澳門電台的唯一音樂節目,隨了粵曲,
就只有葡文歌。那時,倒是聽了不少葡文歌的。家裡
人多,他們時常高聲說話,收音機裡的音樂,可以令
李察專心讀書,聽不到他們的說話聲音。有一次,中
學的老師開了一個音樂欣賞晚會。從此喜歡古典音樂
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但是,老師們一個月也不會開
一次這樣的音樂會。其餘,就是飢餓時刻。

  這一種飢餓,持續了許久。後來在宿舍求學,沒
有錢買收音機。周未,同學都出去了。就偷偷把人家
的昂貴收音機開了。一邊聽,一邊怕人們回來撞破。
那次聽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隨想曲(Capriccio
Italien) 。這曲子,一生都記得。




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
(問到底 No.6734 2007 0722 Sunday)
   *星期天籟*

有的音樂家,是悅心,而未必悅耳。例如馬勒的
許多首曲子,初聽常會感覺抗拒。在心理學上,這是
所謂「逆受」,第一次不接受,第二次不接受,第三
次不接受。但忽然之間,有人轉向瘋狂熱愛。

  柴可夫斯基相反。第一次悅耳,第二次悅耳,第
三次仍是非常悅耳。有人一生無法離開這悅耳的初
階,永遠都是悅耳,那是不錯的。只有另類的人,能
夠從柴可夫斯基的悅耳階段,進入他的悅心境界。他
的《天鵝湖》,真正好的版本,迄今只有一個。雖然
這是經典戲寶,時常都有新鮮版本,但只有一個版本
曾經攀上高峰。那是瑪嘉諾娃的唯一版本。而《天鵝
湖》不是特例。柴可夫斯基大多數作品,都是悅耳的,
也是能夠上心的。試聽Serenade in C major for
string orchestra, op 48.(New Stockholm Chamber
Orchestra, Conducted by Paavo Berglund)這是有
特殊品味的悅耳。至於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為何多
數作曲家無法達到悅耳階段?問題何在,有誰知道?





「悅耳」境界,從何而來?
(問到底 No.6741 2007 0729 Sunday)

*星期天籟*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三二三
李察本來知道,這是一條不可以問的問題。就像
你問,「美」是怎樣得來的?答案必定是空虛。但無
論如何,這是一種誘惑。雖然李察並非有資格如此問
的音樂家。相信,必定有無數的音樂家,他們亦曾經
為此問題而苦惱。如果找到了「悅耳」的秘密,寫出
的曲調,都必定悅耳動聽,豈不是很好嗎?

  重聽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短短十幾
分鐘,已經包含了法軍攻打俄國的重大戰爭場面。當
中有甚麼秘訣?柴可夫斯基怎能寫得這樣好呢?

  所聽的是阿巴度(Claudio Abbado)領導芝加哥
交響樂團的演奏,略為失望,因為不及三年前所聽
Esa-Pekka Salonen指揮的版本好。李察三年前曾經
深深為此曲感動過。當時想到的,是此曲的「張力」
何來。阿巴度的張力,明顯弱些。「張力」來自投入。
似乎接近了:悅耳的秘密,是不是因為能夠全情「投
入」呢?舊文是在2004.8.8寫的。現重刊在李察的
音樂網頁內:(leechardmusic.blogspot.com)



 

甚麼音樂不能不聽?
(問到底 No.6748 2007 0805 Sunday)

*星期天籟*
作為一個音樂欣賞者,最重要是有一顆整全的內
心。相反是沒有心的人,就甚麼都不是。

昨天接到電郵,才知道自己已經被炒。這「星期
天籟」是「問到底」的一部份,自然,也不能繼續下
去了。這音樂小文章,最多只能再寫四篇。以後發生
甚麼事,李察自己,亦未能預測。問題是,從一九八
八年開始的專欄,李察寫過甚麼音樂呢?

李察相信,每一位音樂家,都有一個匙孔的。李
察的最大心願,是要從匙孔裡窺進去,看見他們貢獻
人世的最主要旋律是甚麼。巴哈、貝多芬、馬勒、舒
伯特、韋華弟、柴可夫斯基、威爾弟,他們每一位,
都曾經使李察徹底感動過。人的心,是需要不斷鞏固
的。這些音樂家,是李察的心靈基柱。

李察已經把其中關於巴哈部份的全部文章,放進
了網上。只要進入李察網頁,就可以找到。至於其他
那幾位重要作家,李察也會一一放上去的。




甜蜜和悅耳,有何不同?
(問到底 No.6755 2007 0812 Sunday)

很奇怪很奇怪的感覺。這幾天,李察的思維翻江
倒海,但腦中仍在想著柴可夫斯基。

其實,他是很可憐的。他早期的悅耳成份,可能
來自一種優厚的生活。他有內在衝突,他是個秘密的
同性戀者,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但他仍處理得很好。
他的作品,充滿了人性的善意。

所以,許多人說,他的作品是「甜」的。其實,
如果要形容音樂,還可以不可以用「鹹」、「酸」、「辣」
等味覺感受。但沒有人懷疑,他的音樂是甜蜜非常。
甜得令你放不開。

但忽然,他的作品,從甜蜜變成為酸苦。苦得沒
有人可以接受。一向在經濟上支持他的一個貴婦,忽
然不再支持。同時,他的同性秘密即將公開聆訴,他
無法承受,死於一種故意的疏忽。那時,流行霍亂,
而他亂喝生水。從今日的莊子觀點看,他是尚未「成
心」。內在的靈魂,無法支持他自己。甜化苦,是可
能的。




誰最感動你?
(問到底 No.6762 2007 0819 Sunday)

*星期天籟*

不知道這是一個人的「偏好」呢,還是根本上是
音樂本身、或者是文化本身的問題。

幾乎沒有一個其他音樂家,能夠像以下這幾位那
樣,曾經徹底的把李察的心靈搞動過。

巴哈、莫扎特、貝多芬、馬勒、舒伯特、韋華弟、
柴可夫斯基、威爾弟、德伏扎克、安德魯韋伯。

細心的讀者,或者會發現,其中沒了幾個名字。
例如,勃拉姆斯,這一位許多人十分喜歡的作曲家,
就不在其中。至於華格納,就更不可能了。

音樂好像一條彩虹。沒有人能夠把整條彩虹霸佔
的。勃拉姆斯可能剛巧在彩虹的另一面,以至李察錯
過了。至於華格納,他是黑夜的彩虹。沒有了陽光的
反映,他的音樂不可能真正動人。

李察打算,把以上作家曾經感動的部份,放進網
上。從九月開始,如果順利,每周一人,也有許多周
了。其實,要真正了解他們,每位用一年功夫,也不
夠的。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天鵝湖》有甚麼意義?

《天鵝湖》有甚麼意義?


   當初,李察以為,這芭蕾舞只是對自己有意義。有一個周六的下午,獨自一人,在下了窗簾的小客廳裡看。是自己從電視上錄下來的影帶。人間的一種絕對純真感情,在惡魔的播弄下,無法存在。而這種純真感情的生命力在於,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和惡魔奮鬥,他們寧願以生命換取真情。

這是第一次,李察被徹底感動。這一盒影帶,李察珍重收藏。還複製了一盒副本,以防不測。因為,市面上有很多其他版本,但沒有一種有這種真情。這影帶,伴隨李察多年,是當年生命中的唯一安慰。人間慘酷,全被這影帶給予的溫暖抵消。但不幸,忽然發覺這影帶全是白點,全部發霉。連副本亦一起發霉了。真是一驚非同小可。托人到英國皇家芭蕾學會去,亦買不到。曾經播影的電視台,亦己結業。當時以為,人間唯一孤本,竟然白白消失。

持續多年,每逢有新版本的《天鵝湖》面世,李察必定細心觀賞。但是,這些新版本,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色。 編舞者對於柴可夫斯基的基本心態,絕不認同。所以,他們通常有三個動作:

一,把原著中的教師角色刪掉。教師代表王子的文化傳承,他們無法了解。

二,把原著結尾中的殉情片段刪去。他們並不以為,真愛是生命的主要成份,而奮鬥是必須付出生命的全部的。

三,把奴隸之舞一場刪去。第三幕是皇室舞會。歐洲的達官貴人全部出席,連場熱烈的宮廷舞蹈,忽然,是一場奴隸之舞………這是李察設想的名稱。天鵝在奴役之中苦舞,悲哀直達上天。極端的痛苦,帶來極度的真情。這一場只三分鐘,卻是張力爆發的重要來源。可惜在近二十年出現的許多版本中,這三分鐘都被刪去。也許在連場討好的舞蹈中,這一場太悲哀,沒有票房價值。柴可夫斯基寫這一段音樂的用意,現代藝術家全看不到。刪除了張力,猶如拆去引擎,動力全失。餘下的,就都是庸俗。

問題是,何以現代藝術家,無法重返柴可夫斯基的高度?本來,刪除了片段,僅只是情節改動,應該不是太大問題的。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現代人已經失去了純情。情感上無法抵達這高度,怎樣改變情節,都不可能挽回那種失落的感覺了。這是時代總體的大問題,不是個別藝術家的小問題。失去純情的代表作品,以雷里耶夫為首。他所改動的《天鵝湖》,變質為他的個人發揮。至於其他版本,連雷里耶夫也不及,就更談不上了。

   《天鵝湖》是芭蕾舞的經典作品,是所有舞者必經的考核教材。所以,這芭蕾音樂,是經常演出的。基本上,全世界各大城市,是年年演出的。但問題是,為甚麼沒有人看得到問題。因為,現代人的心態已經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時代大變的前奏曲。

  或者,我們最大的幸運是,我們有了DVD。而且,有了互聯網。前述的消失版本,已經在2003年以DVD 版本重新出現了,網上已經可能買到。

DVD版本的資料
女主角:Natalia Makarova
     男主角:Anthony Dowell
音樂指揮:Ashley Lawrence

至於純音樂版本,較好的是Mark Ermler 指揮的版本。更好的是普列文(Andre Previn)指揮的版本。以上這些,在「柴可夫斯基真愛」資料輯中,都有所描述的。



《天鵝湖》有何時代意義?
(問到底 No.6776 2007 0902 Sunday)

*星期天籟*

這裡所謂的「時代」,並不是指柴可夫斯基的時代。天鵝湖寫於1877,但直到1982 年,我們仍有極好的詮釋版本。李察多次推薦,是Makarova 與Anthony Dowell 合作的芭蕾舞演出版。

  但問題是,時間只推進了二十多年,為甚麼此後,幾乎年年上演,隔幾年又有新版本的《天鵝湖》,是愈演愈差,一代不如一代?最差是雷里耶夫和瑪歌芳婷合作的版本。天鵝湖中的真情,被雷里耶夫的個人表演慾完全覆蓋。技術上到家,藝術上徹底失敗,卻深受全世界歡迎。這是甚麼問題?

問題是,現代人已經失去了追求真愛的意欲。現代人只需要解決即時的食色兩慾,但不懂真愛。真愛有甚麼用途?這是無論你怎樣解釋,俗世都是很難明白的。無愛的藝術,索然無味,但舖天蓋地。

連基本的詮釋能力亦已失去,更遑論創作了。這就是我們今日的時代處境。舉世無人,有為者誰?